下跪道歉?观众快看吐了…

时间:2023-08-08 07:30:44 来源:小片片说大片

最近热度最高的导演是谁?

可能不是《八角笼中》演技炸裂的王宝强;

也不是被全网催《封神》第二部的U23(乌尔善)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是谁?

大鹏!

7月30日,大鹏发了一条不太“友善”的微博,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当天下午,他又发了一条微博,第一句话和前一条几乎一样。

究竟是第一条还没编辑完,就手抖点了发送?

还是发现舆论风口不对,才想办法找补?

我们不得而知。

*大多数都认为大鹏在卖惨

不过这条被秒删的微博,却把另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,推上了风口浪尖:

导演卖惨。

为了排片和票房,本该呆在幕后的角色,越来越“热衷于”走向台前。

用各种形式的“哭诉”和“卖惨”,博取观众的同情。

*《乌海》票房扑街后,导演连夜写小作文

试图让影院经理们,分出手里宝贵的排片量。

在讨论这个现象之前,我觉得要先把“卖惨”和“真惨”分开。

卖惨卖惨,重点在“卖”。

什么是真惨?

《百鸟朝凤》就是真惨。

2016年,《百鸟朝凤》上映。

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的遗作,《百鸟朝凤》讲述了新老两代唢呐艺人,为了信念坚守的动人故事。

然而首映日票房只有不到30万元。

排片占比2%,相当于每场只有3个观众……

上映第六天,票房300万,非常惨淡。

影片发行人方励急了,居然在直播中下跪,向全国影院经理求排片。

接下来的两周内,《百鸟朝凤》票房暴增到7300多万。

这一跪,就是七千万票房。

然而不是所有的“卑微”,都能起效。

2021年的暑期档,一部默默无闻的电影《五个扑水的少年》上映。

面对《长津湖》和《我和我的父辈》,《扑水少年》最终扑街,沦为国庆档的炮灰。

一来演员全是新人,没有流量加持;

二来题材不讨喜,运动励志类的国产片,票房表现向来低迷。

三来是翻拍,算上原版这已经是第三版了,观众早就对剧情烂熟于心。

平心而论,翻拍版距离原版也有一定差距。

当时我第一时间去看了原片。

就算谈不上惊喜,也能从中看到导演和主创们的用心。

后来还当了波“自来水”,和导演连麦,聊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。

导演没有放弃,他多次尝试和网红连麦,宣传自己的电影。

结果一晚上被挂断了9次……

真心替《五个扑水的少年》感到惋惜。

同样很惨,惨到导演出面直播的,还有《深海》。

2023年春节档,《深海》上映。

票房并不理想,视觉呈现和情节也饱受争议,认为它不该选在春节档。

导演田晓鹏不得不开直播回应:

原本《深海》国庆档就该上了,但审核没过,被打回修改。

*《深海》无缘国庆档,导演崩溃

七年的制作,使得整个制作团队都到达极限。

春节档不上,很可能公司都坚持不到下一个档期。

真的很惨……

但这份惨,很快就有点变味儿了。

田晓鹏导演向观众、投资人、同事和家人道歉:

“本想着做了一个治愈性作品,但没想到带来这么多争论。”

“没有想给大家添堵,对不起。”

“日后不会再坚持自己的执念,将专心制作更加商业的电影。”

相比于道歉,有很多观众,觉得他在道德绑架。

翻译一下就是:

“观众逼迫我放弃执念和理想。”

早在立项初期,导演就应该预料到会有这种结果。

当你为了执念,拍出一部极度个人化的电影。

就注定只有两个结果:

运气差的话,一面倒的挨骂;

运气好的话,口碑两极分化;

《深海》很幸运,显然属于后者。

2亿的制作成本,票房超9亿。

从竞争激烈的春节档里存活,回本了。

票房相对较低,是因为对手过于强大。

想必大家都看出来了, 这些“真惨”的大多是文艺片和故事片。

在电影市场鱼龙混杂的今天,文艺片依旧以温吞的节奏,娓娓道来着平淡如水的故事。

但是审美品位和票房不成正比,成为了这类电影最大的痛。

导演们从幕后走向台前,实属无奈之举。

他们下跪也好,道歉也罢,精神值得肯定。

可对于电影市场而言,用道德绑架观众、影院的行为不值得提倡。

*《闪光少女》的反向营销

一部投资少、零宣发的文艺片,取得超过自身市场价值的票房。

这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。

这对在制作和宣发环节,投入庞大资金的商业电影而言,岂不是很不公平?

有些票房成绩还不错的电影,也跑出来卖惨。

就比如2021年春节档的《人潮汹涌》。

尽管票房的大头被《唐探3》和《你好,李焕英》瓜分,但它最后也有接近8亿。

然而上映期间,导演饶晓志连夜发文,将责任推在排片量上。

有没有一种可能,排片不好、预售不好,是因为拍的不好呢?

某瓣6点多的评分,应该能说明问题吧?

要说努力,哪个导演没在努力?

都是成年人了,应该能理解不是所有努力都能得到回报的道理吧?

*刘德华为了宣传《人潮汹涌》高强度直播

这类“卖惨营销”,在短期内确实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
就比如古天乐主演的《明日战记》。

作为一部剧情稀烂的机甲科幻,原本的预估票房只有4亿。

投资却达到了4.5亿港币,差不多4亿人民币。

按照这个趋势下去,根本没法回本。

宣发方想了个骚操作——让古天乐去卖惨。

古天乐的银幕形象一直很好,还热心慈善,被戏称为“古校长”。

他这一哭,《明日战记》的票房果然出现逆跌。

宣发方似乎尝到了甜头,口风向着“博同情,求关注”的方向吹。

后来闹出的“《独行月球》偷票房”事件,似乎也是碰瓷式举报。

但反噬很快就来了:

很多观众不满被道德绑架,到其他明星的评论区刷屏。

原本的潜在受众,也自发抵触。

最终票房只有6亿多,本都没收回来。

如今的观众,已经越来越厌恶被道德绑架。

我们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,你带着一群“208万”拍电影赚大钱,有什么资格指责和绑架我?

“卖惨营销”玩得不好,很容易翻车。

就比如正在热映的《封神》。

宣发方不知道抽什么风,突然把两年前的采访视频搬了出来。

结果被网友狂喷。

2021年,乌尔善接受网易《一千零一夜》节目的采访。

当时的《封神》,还在后期制作中。

所以乌尔善才会说:

“《封神》还没走出ICU。”

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,以及指导《封神》承担的风险。

乌尔善才会说:

“如果票房失败,他将用10年来还债。”

为此,他提前将父母接到身边,给孩子买教育险等保险,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。

不过宣发方,有没有从观众的角度考虑过呢?

在《封神》票房不足预期的节骨眼上,放出这段采访。

不就是在绑架观众吗?

果然,点进这个话题,全是负面评论。

我们自来水好不容易顶起来的路人缘,险些被宣发方的骚操作毁光。

导演出来卖惨的营销手段,真的该停一停了。

电影市场的竞争秩序,正在被这股歪风邪气带偏;

卖惨营销,正在逐渐消磨观众对电影事业的信任。

电影要收获口碑和票房,首先要靠实打实的质量。

其次得卖力营销,得去“吆喝”。

*为了赶《巨齿鲨2》路演,吴京骑共享单车去现场

如今早就不是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时代了。

营销和宣发,也不再是被人谴责的行为。

一味地卖惨哭诉、绑架观众,不如真金白银地去宣传。

而针对《百鸟朝凤》这类商业性较弱的文艺片、故事片。

其创作逻辑,本就不符合商业运作的规律。

题材冷、没流量、没明星,很难宣传。

先期投资成本也很低,甚至比不上商业大片宣传费用的零头,哪儿拿得出钱营销?

然而情怀和同情,也不是长久之计。

作为观众,我个人愿意多包容文艺片。

但影院不同,它是一个市场主体。

你让影院经理亏本去放小众艺术片,这不符合市场规律。

我觉得, 文艺片的票房自救,首先得找准定位。

《白日焰火》为什么能火?

不是因为它登顶柏林金熊奖,普罗大众真的不在乎这个。

而是因为犯罪爱情片的精准定位,是冰刀杀人和分尸的噱头。

为什么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票房很高?

因为它找准了目标受众是情侣,主打跨年必看和浪漫情怀。

尽管口碑反噬极为严重,甚至被骂诈骗,但钱是真的赚到了。

这是求生之道。

而政府调拨专项资金,建立独立于商业片的艺术院线,才是治本之道。

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,不妨多多 点赞在看,把它 分享出去。

今天就说到这里,咱们明天见~

拜了个拜!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编辑:大力

在看护肝,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!

关键词: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IT产业网版权所有 关于我们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